2022级五年制高职助产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者:耿云发布时间:2025-06-16浏览次数:13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宿迁卫生中专办学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助产专业

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2022 级)








专业名称:助产

专业方向:临床助产

修订时间:202312






目录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2

二、入学要求2

三、基本修业年限2

四、职业面向2

五、培养目标2

六、培养规格3

(一)素质3

(二)知识3

(三)能力4

七、课程设置4

(一)公共基础课程5

(二)专业(技能)课程5

八、教学进程及学时安排11

() 教学时间表(按周分配)11

(二)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见附件1

(三)学时安排表12

九、教学基本条件12

(一)师资队伍12

(二)教学设施13

(三)教学资源16

十、质量保障17

十一、毕业要求18

十二、其他事项18

(一)编制依据18

(二)执行要求19

(三)研制团队20

(四)其他21

附件1:五年制高等职业助产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2022级)

附件2:五年制高等职业助产专业任选课程开设安排表(2022级)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助产(520202

二、入学要求

初中应届毕业生

三、基本修业年限

5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医药卫生大类(52

所属专业类(代码)

护理类(5202


对应行业(代码)

医院841

 社区医疗与卫生院(842) 门诊部(所)(8425

妇幼保健院(所、站)(8433




主要职业类别(代码)

助产士(2-05-08-06

内科护士(2-05-08-01

儿科护士(2-05-08-02

急诊护士(2-05-08-03

外科护士(2-05-08-04

社区护士(2-05-08-05

 妇产科护士(2-05-08-08) 中医护士(2-05-08-09

主要岗位(群) 或技术领域举例

 临床助产、临床护理、母婴保健、社区护理、 围产护理、健康保健、中医护理等


职业类证书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护士执业资格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幼儿照护(湖南金职伟业母 婴护理有限公司)、育婴员、养老护理员(江苏省宿迁 卫生中等专业学校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五、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数字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具有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卫生行业的护理岗位群,能够从事临床助产、临床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围产护理、健康保健、中医护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时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及与行业相关的“1+X”幼儿照护、育婴员、养老护理员、产后

康复师、催乳师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六、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在系统学习本专业知识并完成有关实习实训基础上,全面提升素质、知识、能力,掌握并实际运用岗位(群)需要的专业核心技术技能,总体上须达到以下要求:

(一)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能够熟练掌握与本专业从事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行业规定,掌握环境保护、安全防护、质量管理等相关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关产业文化,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3.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4.掌握基本身体运动知识和1(乒乓球、羽毛球)体育运动技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测试合格标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

5.掌握必备的美育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审美能力,形成1音乐、美术、啦啦操)艺术特长或爱好;

6.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精神,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树立劳动观念、积极投身劳动,具备与本专业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素养、劳动技能;

7.掌握必备技能,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反应,采取合适的行动,确保妇女和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受到保护;

8.能够与其他医疗专业人员一起,与孕产妇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表现出同理心和耐心,让妇女在非常时期得到必要的安慰与支持,确保孕产妇和新生儿得到全面的医疗保健服务。

(二)知识

1.掌握支撑本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和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

3.掌握助产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一定的基础医学和临床护理知识;

4.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系统常见疾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理、健康史、身心状况,了解常见疾病的辅助检查、治疗原则、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相关知识;

5.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及职业防护相关知识;

6.掌握正常分娩、正常产褥、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新生儿复苏、新生儿急救的基本知识;掌握产褥期护理、乳房护理技能,掌握异常妊娠、异常分娩、急产、异常产褥的基本知识;熟悉妇婴保健的基本知识;掌握优生优育的基本知识;了解计划生育指导的基本原则;

7.了解社区传染病防治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知识。

8.了解中医、康复及精神科等专科护理知识。

(三)能力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能力,具有整合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

3.具有运用现代化信息资源和手段提升护理服务的能力;

4.具有产妇、新生儿常见疾病护理及一般疾病临床护理技能;

5.具有急产护理技能;

6.具有依照护理规范和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7.能够规范地开展急危重症并参与救治的能力;

8.具有运用循证护理思维分析和解决护理中技术问题的能力;

9.具有为个体、家庭、社区等实施健康保健服务的能力;

10.具有识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参与应急处置的能力;

11.具有依照卫生法律法规与护理伦理依法行护的能力;

12.会正确使用和维护常用仪器设备。

七、课程设置

本专业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等。

(一)公共基础课程

按照国家、省、学院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历史等必修课程;限选课程选定化学、生物学基础2 门课程;任选课程结合宿迁地区人文特色和本校教学实际选定生物化学、健康教育、劳动教育、创业与就业教育、艺术、健美操、文学鉴赏7门课程。

(二)专业(技能)课程

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技能实训课程等。

1.专业平台课程

专业平台课程的设置注重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素质与能力,为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包括人体结构、人体功能、病原生物与免疫、遗传学基础、人体病理基础、用药护理、助产伦理与法律法规等必修课程。

1:专业平台课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1







人体结构

64


 人体解剖组织学的定义;人体的 组成和分布,解剖学姿势和常用 方位术语; 四大基本组织的组 成、分布及形态结构;运动、消 化、呼吸、泌尿、生殖、脉管、 神经、内分泌系统与感觉器官的 组成、形态、位置、结构及相关 的护理解剖要点;人体胚胎的早 期发生,三胚层的形成和分化, 双胎多胎和联胎的成因以及先 天性畸形。


 借助人体器官模型及 3D 仿真软件认识人体 的组成、分部,描述重要器官的位置、形态、 结构,理解人体是统一的有机整体的含义; 在标本、模型和活体上准确触摸全身常用的 骨性标志、肌性标志、肌注部位,指出主要 的血管、神经的名称、位置,观察辨认重要 器官的形态结构、体表定位、毗邻关系,观 察辨认重要组织和器官的光镜结构;掌握一 些与临床护理有关的检查、操作、定位方法 和实验技能;挖掘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思政 育人功能。



2


人体功能

72

 人体生理学定义;细胞的物质转 运和生物电现象;血液的组成及 其基本功能,血液循环功能活动 的基本过程及基本原理;呼吸、

 借助数字化、仿真、模拟教学资源诠释人体 生理功能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运用所学 知识解析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现象及其规律; 认识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完整性以及人体




 消化与吸收、尿的生产与排出等 各内脏系统的基本功能、活动规 律及对功能活动的调节过程;能 量代谢与体温;感觉器官、神经 系统的基本功能、内分泌功能及 其调节方式。

 与环境的关系,认识人体功能与形态、局部 与整体之间的辨证关系,形成科学的健康 观、疾病观;能用所获得的基本技能正确进 行一些基本的实践及技能操作;挖掘思政元 素,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









3








病原生物与

免疫

72






 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概念、消毒 与灭菌、病原性细菌、常见病毒、 真菌及其他微生物、人体寄生 虫、免疫学概论、免疫学应用、 超敏反应等内容。


 借助视频、情境案例认识常见病原生物的种 类、主要生物学性状、传播途径和特异性防 治原则;了解常见病原微生物、人体寄生虫 的致病机制;理解免疫基本概念和基本理 论,了解临床常见的免疫现象和免疫性疾病 的发生机制及免疫在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 疗中的作用;能初步识别常见病原生物的形 态特征,熟悉部分常用消毒灭菌器械的使 用,掌握微生物实验中的无菌操作基本要 求,建立无菌观念;挖掘思政元素,发挥课 程思政育人功能。





4




遗传学基础

16

 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及方法;遗传 物质的储存、遗传信息的复制、 传递,遗传功能的表达及遗传物 质的变异等基本规律;结合实验 教学,加深对遗传学基本理论和 方法的理解;遗传学研究的原理 及方法。

 借助模型、数字化教学资源认识遗传物质的 储存、遗传信息的复制、传递,遗传功能的 表达及遗传物质的变异等基本规律;结合实 验教学,加深对遗传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理 解;遗传学研究的原理及方法;挖掘思政元 素,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










5









用药护理

64

 药理学的概念,药物的发展史护 理药物学的概念及其在护理专 业中的地位与作用;三查七对, 药物效应动力学的概念及内容, 量效关系;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概 念及内容;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 素;各个系统临床常用药物的名 称、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 经症以及用药护理;药物的合理 选用;常用药物的计算与调配; 药物的配伍禁忌:常见动物实验 操作;药品不良反应的识别判断 等。



 借助情境模拟、仿真、模拟软件诠释药理研 究进展及在护理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药理 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说出各个系统 临床常用药物的名称、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禁忌症以及用药护理,解释其作 用机制;能初步评价选用药物的合理性,减 少药物的不良反应;能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动 物实验操作;具有运用药理知识独立分析和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挖掘思政元素,发挥 课程思政育人功能。







6




人体病理

基础

62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局部 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形成; 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 缺氧;发热;休克;心血管系统 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 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传染病; 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肝性脑病; 肾衰竭。

 借助实体标本、病理切片、仿真软件认识健 康与疾病的关系;掌握人体病理基础的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常见 疾病病理变化,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 律,判断患者预后;能正确进行一些病理基 本实践及技能操作;挖掘思政元素,发挥课 程思政育人功能。







7






助产伦理与

法律法规

16

 助产职业道德特点及基本观念; 护理人员与病人、医院、社会及 科学技术的伦理关系;助产道德 原则、规范和范畴的基本内容; 助产道德评价、修养和教育的基 本知识;护理行为的伦理决策的 基本知识;卫生法律责任与卫生 行政救济及卫生行政执法的基 本知识;各种卫生法律制度的基 本内容。

 借助情境模拟、案例分析诠释助产职业道德 特点及基本观念;护理人员与病人、医院、 社会及科学技术的伦理关系;助产道德原 则、规范和范畴的基本内容;助产道德评价、 修养和教育的基本知识;护理行为的伦理决 策的基本知识;卫生法律责任与卫生行政救 济及卫生行政执法的基本知识;各种卫生法 律制度的基本内容;挖掘思政元素,发挥课 程思政育人功能。

2.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结合本专业主要岗位群实际需求和职业类证书考试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包括基础护理技术、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助产学、妇科护理、儿科护理、妇女保健与优生优育必修课程。

2: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1




基础护理

技术

160

 医院环境,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 理,预防与控制医院内感染,患 者的安全与职业防护,患者的清 洁卫生,休息与活动,生命体征 的评估与护理,冷热疗法,饮食 与营养,排泄护理,给药疗法, 静脉输液与静脉输血,标本采 集,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的抢救 与护理,临终护理,医疗与护理 文件的书写。

 结合情境模拟、虚拟医院、仿真实训、临床 见习认识护理的基本概念与理论,确立以服 务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运用护理程 序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治疗的需要; 综合运用护理知识开展生活护理、治疗护 理、急救护理和相关护理文件书写等各项基 础护理工作和技能操作、护患沟通、评价, 密切观察病情;树立关爱生命,关注健康, 乐于奉献的思想理念;挖掘思政元素,发挥 课程思政育人功能。






2




健康评估

64



健康史的采集、体格检查、心理

 -社会评估方法;心电图检查的 操作及识别;实验标本采集、影 像检查的临床应用;检查前后的 护理;辅助析临床意义。

 结合采用个人或小组协作的形式,合理利用 信息资源和手段,运用问诊、体格检查、实 验室检查等方法认识健康史的采集、体格检 查、心理-社会评估方法;心电图检查的操 作,能识别正常及常见异常心电图;实验标 本采集、影像检查的临床应用;检查前后的 护理;辅助析临床意义评估对象进行全方位 评估,获取其健康资料;挖掘思政元素,发 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





3




内科护理

180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循环系 统疾病病人护理;消化系统疾病 病人护理;泌尿系统疾病病人护 理;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护 理;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病人护 理;风湿性疾病病人护理;神经 系统疾病病人护理;传染病病人 护理。

 结合 SP 病人、虚拟医院、仿真模型、临床 见习认识内科护理的基本任务、特点、要求 及内容;成人常见内科疾病的基本理论、知 识,技能;疾病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 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护理措施; 运用护理程序正确实施常见内科疾病成人 患者的整体护理,有效实施健康教育;挖掘 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




4




外科护理

160

 外科护理的普遍性问题、常规性 技术操作以及外科各系统常见 病、多发病典型疾病的相关概 念、病因、病理生理、护理评估、 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常见护 理诊断/问题、护理目标、护理 措施及护理评价。

 结合情境模拟、仿真模型、虚拟医院、临床 见习认识外科护理的基本任务、特点、要求 及内容;成人常见外科疾病的基本理论、知 识、技能,包括疾病概念、病因、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护理措 施;运用护理程序正确实施常见外科疾病成 人患者的整体护理,有效实施健康教育;挖 掘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







5







助产技术

96


 助产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妊娠各期的诊断、护理以及正常 分娩的临床经过;常见异常妊娠 及妊娠合并症、常见异常分娩及 分娩期并发症及异常产褥期的 防治及护理措施;产科危重症患 者初步应急处理和配合医生抢 救;正确进行产科主要护理技术 操作,配合医生进行常见产科手 术;妊娠保健服务。

 结合虚拟仿真软件、仿真模型、情境模拟、 临床见习认识助产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 识;熟悉妊娠各期的诊断、护理以及正常分 娩的临床经过;掌握常见异常妊娠及妊娠合 并症、常见异常分娩及分娩期并发症及异常 产褥期的防治及护理措施;有对产科危重症 患者进行初步应急处理和配合医生抢救的 能力;能正确进行产科主要护理技术操作, 具有配合医生进行常见产科手术的能力;具 有向个体、家庭、社区开展妊娠保健服务和 开展计划生育咨询服务的能力;挖掘思政元 素,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





6




妇科护理

48

 妇科炎症、妇科肿瘤、月经失调 病人的诊断、防治措施和护理; 滋养细胞疾病的基本知识;其它 妇科疾病的护理措施;避孕方法 (工具、药物、其他方法); 终 止妊娠方法(早期、中期);女 性绝育方法(经腹输卵管结扎 术、经腹腔镜输卵管结扎术)及 计划生育咨询服务。

 结合仿真模型、虚拟仿真软件、情境模拟、 临床见习认识妇科炎症、妇科肿瘤、月经失 调病人的诊断、防治措施和护理;滋养细胞 疾病的基本知识;其它妇科疾病的护理措 施;向个体、家庭、社区开展计划生育咨询 服务的能力;挖掘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思政 育人功能。



7


儿科护理

80

 儿科生长发育;儿童保健;儿童 基础护理和用药特点;儿童营养 与营养紊乱疾病的护理;新生儿 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儿童呼吸 系统疾病的护理;儿童消化系统

 结合仿真模型、虚拟仿真软件、情境模拟、 临床见习认识儿童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 识、基本技能;掌握儿童常见病的病因、发 病机制和临床表现,能够运用护理程序实施 整体护理;运用儿童护理知识开展健康指




 疾病的护理;儿童循环系统疾病 的护理;儿童泌尿系统疾病的护 理;儿童血液系统疾病的护理; 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护理;儿童 传染病的护理;儿童惊厥的护 理。

 导、卫生咨询、儿童常见疾病预防;挖掘思 政元素,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










8









妇女保健与优

生优育

34

 妇女保健的基础理论、基本知 识和基本技能;影响妇幼健康 的有害因素;围生儿、婴幼儿 及妇女一生各阶段的身心特

 点、健康教育与指导;常用的 妇幼保健与卫生保健工作评价 指标;妇女常见病的病因、健 康教育与指导。优生优育工作 的意义以及我国现行的优生措 施。影响优生的环境因素和遗 传因素,优生咨询的概念、范 围及内容。孕妇营养、用药、 心理对胎儿的影响。遗传基本 规律对常见单基因病的遗传方 式。常见遗传病的初步诊断和 咨询方法。

结合情境模拟、案例分析、虚拟仿真软

 件、临床见习认识影响妇女健康的各种有 害因素,帮助消除或减轻其危害;围生

儿、婴幼儿及妇女一生各阶段的身心特

 点,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妇女保 健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妇 女常见病的病因,加强其干预,促进患者 早日康复;了解规范的健康监测、教育和 指导能力,能为妇幼提供健康促进服务; 运用常用的妇幼保健与卫生保健工作评价 指标;优生优育工作的意义以及我国现行 的优生措施;了解影响优生的环境因素和 遗传因素,优生咨询的概念、范围及内

容;孕妇营养、用药、心理对胎儿的影

 响;运用遗传基本规律对常见单基因病的 遗传方式进行分析;对常见遗传病的初步 诊断和咨询方法;初步具备婚前、孕前、 孕期优生指导的能力;挖掘思政元素,发 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

3.专业拓展课程

本专业的专业拓展课程设置面向“护理+”行业前沿,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综合职业能力。根据助产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中推荐的拓展课程目录,结合宿迁地区助产行业发展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确定本专业的限选课程包括助产入门、母婴营养、社区预防保健、中医护理、心理精神护理、急危重症护理6 ;任选课程包括产后康复、母乳喂养、人际沟通、护理礼仪、专业实务、专业实践、护理管理与科研、老年护理、护理综合技能实训9 门。

3:专业拓展课程(限选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1





助产入门

32



 了解助产专业发展的历史及未来趋 势,学习并掌握助产学基本概念、 助产士素质及行为规范、助产士角 色、助产士工作方法等知识。目的 在于早期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了 解助产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

 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 参与教学活动和教学实验,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 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 展示图片和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引导学生以人的心身整体评估为核心, 助产技能操作中突出整体理念,模拟操作和实 验见习中注意引导学生有意识运用与病人沟通 和健康教育的技巧;实施有效的学习评价;通 过提问、作业、理论考试、模拟情景考核、个 案考核等进行综合评价






2





母婴营养

36

 掌握营养与膳食的概念、与其他学 科的关系;营养与膳食的发展现况 与研究展望。熟悉各类食物的营养 价值、我国居民膳食指南及膳食宝 塔;孕妇、乳母、婴幼儿的营养与 膳食。各大类营养素的生理功能、 供给量及食物来源。了解临床常见 疾病的营养治疗

结合情境模拟、案例分析、虚拟仿真软件、临

床见习了解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了解

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了解营养与膳食的概

念、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了解营养与膳食的发

展现况与研究展望。熟悉我国居民膳食指南及

膳食宝塔;熟悉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熟悉常

见母婴疾病的营养治疗。掌握各大类营养素的

生理功能、供给量及食物来源。能列出孕妇、

乳母、婴幼儿的营养与膳食;学会营养调查与

评价。挖掘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




3



社区预防与

保健

34

医学模式、健康与三级预防的概

 念;大气、水、地质环境、生产环 境、食品及社会等环境因素对健康 的影响;研究人群健康的基本卫生 统计学方法和流行病学方法;卫生 保健策略与措施

 了解医学模式的改变、健康定义和三级预防,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熟悉大气环境、水环

 境、地质环境、生产环境、食品及社会环境对 健康的影响;掌握医学统计方法的基本理论、 基本方法与技能;现况调查的概念种类;学会 运用三级预防策略处理卫生保健服务中的有关 问题;具备基本统计分析与评价能力;树立预 防为主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医德



4


中医护理护

34

 中医护理的发展简史;阴阳五行学 说、脏苏经络学说的观点,整体观 念和辨证施护;推拿、刮痧、耳

 穴、拔罐、足疗等操作技术;四诊 辨证方法

 了解中医护理的发展简史;能用所学的知识解 释阴阳五行学说、脏苏经络学说的观点,确立 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初步具备推拿、刮痧、 耳穴、拔罐、足疗等操作技术解决护理实践中 的具体问题;能够应用四诊辨证方法;树立全 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的思想





5




心理与精神

科护理

34

 包括精神因素在内的社会 心理因  素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心理 治疗的基本知识,能初步对常见的 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讲 课内容以精神科临床工作中可能经 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为主,并讲授精 神科常见的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 诊断、治疗和护理等

 结合情境模拟、案例分析、虚拟仿真软件、临 床见习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精神疾病的 临床表现;深入讲解精神疾病的起病因素、心 理活动及心理过程在精神疾病发病中的作用,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精神病人;对其他护理基础 学科或相关学科中已经详细、重点介绍的知识 板块,如护理程序、整体护理等,仅作简单介 绍,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但对于精神疾病的家 庭护理、社区康复等内容,则作详细讲述。挖 掘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



6


急危重症

护理

48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发展、急 救医疗体系的组成与管理;急诊分 诊、护理评估、心跳骤停、常见急 诊及急性中毒的救护;危重症患者 的监测及常用急救技术

 了解急危重症护理起源、发展与现代急救医疗  服务体系的基本内容; 熟悉急诊科、重症监护 的监护项目,具备常用的监护技能; 能初步分 析监测指标的意义并做出初步判断;掌握常见  急重症的救护要点,具有一定的急救思维和急  救管理能力,正确实施急救操作

4.技能实训课程

技能实训课程的设置结合本专业主要岗位群实际需求和职业类证书考试要求,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实践中提升学生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和劳动品质。包括基础护理技能实训、内科护理技能实训、外科护理技能实训、助产技术技能实训等。

4:技能实训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序号

课程名称(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1






基础护理技能实训

1 /30 学时)

 各种床的备床实训;卧床病人床 单更换实训;无菌技术操作实

 训;穿脱隔离衣实训;口腔护理 实训;床上擦浴、洗头实训;生 命体征测量实训;体温单绘制实 训;鼻饲法、导尿术、膀胱冲洗 术实训;灌肠法实训;皮内、肌 内、静脉注射实训;吸氧法、洗 胃法、心肺复苏苏术实训。



 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 校内外组织开展实训;能围绕具体 情境任务实施护理措施;能依托典 型工作任务进行案例分析;能在实 训中培养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劳 动品质。







2






内科护理技能实训

1 /30 学时)


 临床成年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 实训;循环系统疾病病人护理;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护理;泌尿系 统疾病病人护理;血液及造血系 统疾病病人护理;内分泌与代谢 性疾病病人护理;风湿性疾病病 人护理;神经系统疾病病人护

理;传染病病人护理。


 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 校内外组织开展实训;能将基础护 理技术准确的应用于各种成年人内 科疾病的临床护理场景中;能具备 慎独意识、安全意识;能在实训中 培养严谨细致、团队协作的劳动品 质。





3




外科护理技能实训

1 /30 学时)


 外科护理的常规性技术操作;科 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典型疾病 的临床护理、常见护理诊断/问  题、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及护理 评价。

 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 校内外组织开展实训;能将外科洗 手、手术器械识记加强训练;能借 助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外科常见疾 病的临床护理实训;能在实训中培 养开拓创新、团队协作的劳动品

质。







4







助产技术技能实训

1 /30 学时)




 助产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 技能。运用护理程序实施生命各 阶段各系统常见疾病的整体护

 理;急危重症的抢救配合,常见 疾病的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

导,相关护理文件的记录。

对接助产士真实工作场景,能动用助 产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够运用助产技术及护理程序对孕产 妇及普通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能规范 地开展急危重症的抢救配合,具有一 定的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能力;能独 立进行孕期、产褥期、新生儿喂养及 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

 导。能实训中培养创新创业、团队协 作的劳动品质。

八、教学进程及学时安排

()教学时间表(按周分配)


学期

学期

周数

理论与实践教学

集中实践教学课程和环节


机动周

授课

周数

考试

周数

实训、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入学教育、军训等

周数


20

16

1

军事理论与训练

1

1

专业认识与入学教育

1

20

17

1

劳动实践

1

1

20

17

1

社会实践

1

1

20

17

1

基础护理技能实训

1

1

20

17

1

内科护理技能实训

1

1

20

17

1

外科护理技能实训

1

1

20

17

1

助产技术技能实训

1

1

20

0

0

岗位实习

18

2

20

0

0

岗位实习

18

2

20

16

1

毕业论文

2

1

合计

200

134

8


46

 12


(二)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见附件)

(三)学时安排表

序号

课程类别

学时

占比

要求

1

公共基础课程

1886

37.7%

不低于 1/3

2

专业课程

1852

37.0%


3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1260

25.2%


总学时

4998

/

/

其中:任选课程

538

10.7%

不低于 10%

其中:实践性教学学时

2678

53.5%

不低于 50%

说明:实践性教学学时包括采用理实一体化形式进行教学的实践学时和集中 实践形式进行教学的实践学时。

九、教学基本条件

(一)师资队伍

依托我校宿迁市护理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按照“四有好老师”“四个相统一”“四个引路人”的要求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

1.队伍结构

学校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完善师资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学校现有教职工228 人,其中助产专业专任教师9 人,师生比达

1:25,“双师型”教师7人,占比77.8%;其中研究生学历学位教师4人,占比44.4%高级职称教师3人,占比33.3%

2.专任教师

专任教师队伍考虑学历、职称、年龄,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同时强化校企合作、建设校企双团队教师队伍。所有专任教师都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并且取得护士执业资格或与所任专业相关的专业技术职务;专任教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专任专业课教师本科学历 100%;教学过程中能够落实课程思政要求,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和资源;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等教法改革;能够跟踪新经济、新技术发展前沿,开展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有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3.专业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邓赐群老师,护理系临床护理教研室主任,讲师,妇产科主管护师,高级产后康复师、高级催乳师;宿迁市护理学会资深会员;荣获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大赛三等奖2 次;荣获宿迁市职业学校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 2 次;荣获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组三等奖;荣获宿迁市护理技能大赛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毕业设计评比团队奖,优秀毕业论文评比二等奖;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助产行业、专业发展,能广泛联系本地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实,主持专业建设、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教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能力强,在助产专业改革发展中起引领作用。

4.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主要聘请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宿迁市中医院、宿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宿迁市钟吾医院临床助产、护理专家,现有兼职教师3 人(王敏,黄云月,凌芳芳南京鼓楼集团宿迁医院),占专兼职教师总数 22.5%100%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聘请的师资均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具有扎实的助产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助产工作经验,一定的专业教学经历和教学水平,有保证完成兼课任务所必需的时间。

(二)教学设施

教学设施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必需的专业教室、实训室和实训基地等。

1.专业教室

配备黑(白)板、希沃、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 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外实训场所

校内外实训场所符合面积、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实验、实训设施(含虚拟仿真实训场景等)先进,能够满足实验、实训教学需求,实验、实训指导教师确定,能够满足开展护理基础技能实训、社区护理技能实训、内科护理技能实训、外科护理技能实训、助产技术技能实训、妇科护理技能实训、儿科护理技能实训等实验、实训活动的要求,实验、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我校于2022年开发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建设成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首批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5:校内外实训场所基本要求


序号

校内外实训场所

主要功能

主要设施设备配置建议








1







基础护理技术

实训室



 用于铺床、病员运送、无菌 技术、穿脱隔离衣、口腔护 理、晨、晚间护理、床上洗 发、床上擦浴、压疮的护

 理、生命体征测量、鼻饲、 导尿、灌肠、各种注射、静 脉输液、冷热疗、洗胃、吸 痰、氧气吸入、尸体护理等 基础护理项目训练

 配备体重身高仪、病历车、医院办公 系统、病床单元、平车、轮椅、电热 煮沸消毒器、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

 器、紫外线消毒车、治疗车、晨间护 理车、洗头车、成人女性护理人、成 人男性护理人、气垫褥、压疮仿真模 型、红外线治疗灯、牙模型、电子血 压手臂、台式汞柱式血压计、发药

 车、超声雾化器、皮内注射模型、上 臂肌内注射模型、臀部肌内注射模

型、静脉注射手臂模型、静脉注射

 泵、快速过敏试验仪、输液泵、抢救 车、全自动洗胃机、电动吸引器、氧 气甁等设备

2

健康评估技术

实训室

 用于患者一般状态和胸腹部 体征评估训练。用于心电图 机描记和心电图识读训练

 配备智能化胸腹部检查教学系统(教 师机)、智能化胸腹部检查教学系统 (学生机)、心电图机等设备


3

内科护理技术

实训室

 用于各种穿刺、血糖测定、 胰岛素注射等操作技能训

 练。用于心电监护仪操作训 练

 配备多种穿刺模拟人、快速血糖仪、 胰岛素注射笔、心电监护仪等设备




4



外科护理技术

实训室

 用于手术室手消毒、穿脱无 菌手术衣、脱戴无菌手套、 配合安置手术患者体位及铺 巾操作项目训练。用于器械 台管理,正确传递器械项目 训练。用于外科常用护理操 作项目训练



 配备手术床、无影灯、麻醉呼吸机、 手术室洗手池、创伤护理模拟人、局 部创伤模型、骨科牵引床等设备





5



急救护理技术

实训室

 用于心肺复苏(CPR)操作训 练。用于气管切开气管插

 管,各种动静脉穿刺技术, 还有心电监护,心律失常救 治等训练。用于模拟重症监 护病房开展危急症患者中心 监护及抢救训练

配备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电除颤

 仪、气管插管训练模型、喉镜、中心 静脉穿刺置管术训练仿真模型或 PICC 训练仿真模型、模拟重症监护病房

ICU)教学系统(模拟中心监护

 站)、模拟重症监护病房(ICU)教学 系统(急危重症模拟人)等设备




6




助产技术实训


 用于孕妇检查的护理技术、 胎心监护技术、接生配合技 术、母乳喂养技术指导、妇 科检查护理配合技术、助产 技术

 配备 sinmom 高级仿真综合分娩急求系 统、女性骨盆模型、分娩机制示教模  型、孕妇产科检查模拟人、多普勒胎  心监护仪、多功能产床、分娩综合技  能训练模型、乳房按摩模型、难产示  教训练模型、胎头吸引器、产后康复  治疗仪




7



妇科护理技术

实训室

 用于妇科检查的护理技术、 双合诊、三合诊、直肠腹壁 诊、会阴擦洗、阴道冲洗、 上药、坐浴、特殊妇科检查 技术、计划生育手术配合技 术训练


 妇科检查床、各种妇科检查模型、窥 阴器、流产手术器械、人工流产负压 吸引器等设备




8



儿科护理技术

实训室

用于儿童测量、约束、哺

 喂、抚触、盆浴、臀部护理 等项目训练。用于正确使用 婴儿培养箱、婴儿辐射暖

箱、光疗箱等技术项目训

 练。用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 操作项目训练


 配备婴儿护理模型、婴儿洗浴池或浴 盆、婴儿培养箱、婴儿辐射暖箱、新 生儿光疗箱、幼儿全身静脉穿刺模

型、婴儿头皮静脉穿刺模型等设备




9



康复护理技术

实训室



 用于常用运动疗法技术、作 业疗法技术、支具穿戴技术

项目训练

 配备肩抬举训练器、前臂与腕关节训 练器、上肢推举训练器、重锤式髋关 节训练器、手动直立床、训练用阶

 梯、交互式助行架、OT 综合训练工作 台、颈椎牵引器、微电脑颈、腰椎牵 引治疗仪、平行杠配矫正板、肩梯等 设备


10

中医护理技术

实训室

 用于穴位定位、艾灸、拔火 罐、刮痧、熏洗、药熨、耳 穴贴压技术项目训练

 多媒体按摩点穴电子人体模型、足部 按摩模型、手部按摩模型、耳针灸模 型、探棒或探笔等设备



11


老年护理技术

实训室

 用于老年人健康评估技术、 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技术、 老年常用康复技术项目训练

 配备老年护理模拟人、老年人行动体 验装置、老年人脊柱牵引器、老年人 助起立床、老年人助行器、老年人坐 式便椅等设备


12

社区护理技术

实训室

用于家庭访视、慢性病管

理、预防接种技术项目训练

 配备家庭访视包、儿童预防接种模型 等设备

13

精神护理技术

实训室

 用于常见精神疾病病人护理 训练

 配备模拟精神病房等设备



14

心理护理技术

实训室

 用于心理评估、心理治疗和 放松、心理危机干预技术训 练

 配备学生心理档案系统软件、智能身 心反馈训练系统、多媒体及网络等设


15

护理礼仪技术

训练室

 用于护士执业着装、行为举 止规范训练

配备多媒体设备、墙面镜子等设备

3.实习场所

我校目前拥有实习基地40家如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宿迁市中医院等综合性实训基地,符合《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对实习单位的有关要求,经实地考察后,确定合法经营、管理规范,实习条件完备且符合产业发展实际、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与学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的单位成为实习基地,并签署学校、学生、实习单位三方协议。

根据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未来就业需求,实习基地完全能提供临床助产及护理、社区护理等与专业对口的相关实习岗位,能涵盖当前相关产业发展的主流技术,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学校和实习单位双方共同制订实习计划,实习单位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并且安排有经验的技术或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开展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完成实习质量评价,做好学生实习服务和管理工作,有保证实习学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依法依规保障学生的基本权益。

(三)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科研所需要的教材、图书文献以及数字教学资源等。

1.教材选用

依据国家、省、学院关于教材的相关管理规定,构建合理教材建设体系,建立健全教材选用制度。20212月下发《江苏省宿迁卫生中等专业学校教材管理办法(修订)》并成立教材管理领导小组和教材选用委员会,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专业课程教材体现助产专业临床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新形态。同时根据我校助产专业发展需要。

2.图书文献配备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

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助产、护理行业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以及助产、护理类实验实训手册等;助产、护理专业操作技术类图书和实务案例类图书;

5种以上助产、护理专业学术期刊等。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

建设、配备与助产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充分学习、使用、建设互联网教学平台,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探索虚拟医院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应用。

十、质量保障

1. 学校建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根据《江苏省宿迁卫生中等专业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跟踪监控和全程评价,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根据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宿迁地区和我校实际情况,成立行业专家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论证意见完善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标准的完善;根据《江苏省宿迁卫生中等专业学校教学实习管理手册》安排学生实习实训教学;按照《江苏省宿迁卫生中等专业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范(修订版)》毕业生完成毕业设计以及专业教学的资源建设等校级层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到护助产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2. 学校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根据学校《教学运行管理制度》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日常教学、人才培养质量的诊断与改进,按照《江苏省宿迁卫生中等专业学校课堂教学管理规定(修订)》、《江苏省宿迁卫生中等专业学校教学检查与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开展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教学活动巡察与质量监督,同时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3. 江苏省宿迁卫生中等专业学校临床护理教研室一、临床护理教研室二、基础实训教研室根据学校教科研管理制度和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条例,积极推进“青蓝工

程”、“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等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的队伍建设与工作开展,不断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各专业教研室定期组织集中备课,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议,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 学校严格规范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按照《学院五年制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学院五年制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 以及《江苏省宿迁卫生中等专业学校考试及成绩管理规定》以及专业培养目标对学生五年全周期、德智体美劳全要素进行纵向与横向评价,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发展,促进五年制高职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多样化成才。

5. 学校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定期对毕业生进行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调查,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十一、毕业要求

学生学习期满,经考核、评价,符合下列要求的,予以毕业:

1.综合素质毕业评价等级达到合格及以上。


2.完成本方案所制定的各教


学环节活动,各门课程及毕业论文成绩考核合格。


3. 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可等同于毕业考试成绩合格;取得学校实施性方案所规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项如老年照护、幼儿照护;取得通用能力证书中如普通话、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证书中1项。


4. 修满学校实施性方案所规定的269分。


十二、其他事项

(一)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7号】文件《护士条例》。

2.《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

职成〔201913);

3.《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

4.《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助产专业简介》(2022);

5.《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助产专业教学标准》(2023);

6.《关于深入推进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工作的通知》(苏联院〔202332号)

7.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五年制高职思想政治课和公共基础课必修课时安排建议的函》(苏联院教〔2023〕)。


8.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助产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2023版)》。


9.《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等十门课程标准的通知(苏教职函【202334号)》。


(二)执行要求

1.规范落实“3.5+1+0.5”培养模式,每年教学时间不少于40周,岗位实习时间不少于 8 个月。入学教育和军训安排在第一学期开设,也可安排在第一学期开学前开设。

2.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按照16—18学时计1学分。军训、入学教育、社会实践、毕业设计(护理计划)、1周计30 学时,1 学分;岗位实习按照 1周计28学时,1学分。学生取得行业企业认可度高的有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已掌握有关技术技能,可按一定规则折算为学历教育相应学分。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社团活动等所取得的成绩也可折算为一定学分。

3.学校根据教育部要求,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围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专题加强劳动教育,增强育人功能。

4.毕业论文,安排在岗位实习期间进行,配备指导老师,可以完成内、外科病例两份护理计划,指导老师进行评分签字,视同学生完成毕业论文。

5.岗位实习是学生在校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护理专业核心素养、专业情怀和综合职业能力的主要教学环节之一。严格执行教育部颁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与校院合作的二级以上的综合医院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实习内容,指定临床带教教师,共同制定实习评价标准,共同管理学生实习工作。


(三)研制团队



单位名称

职称/职务

承担角色

1

宿迁卫生中专办学点

高级讲师/分管校长

总负责人

2

宿迁卫生中专办学点

高级讲师/护理系主任


3


邓赐群


宿迁卫生中专办学点


讲师/临床教研室主任

专业负责人


执笔人

4

李小丽

宿迁卫生中专办学点

高级讲师/护理系副主任

复审1

5

王少丽

宿迁卫生中专办学点

讲师/教务处副处长

复审2

6

侍雪琴

宿迁卫生中专办学点

讲师/临床教研室主任

成员

7

宿迁卫生中专办学点

讲师/基础教研室主任

成员

8

孟素芳

宿迁卫生中专办学点

讲师/思政教研室主任

成员

9

严思源

宿迁卫生中专办学点

高级讲师/语文教研室主任

成员

10

王苗苗

宿迁卫生中专办学点

高级讲师/英语教研室主任

成员

11

臧德华

宿迁市护理学协会

主任护师/理事长

企业专家

12

张凌峰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

企业专家


13


南京鼓楼医院集


团宿迁医院


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


企业专家

14

倪小玲

南京鼓楼医院集

主任护师/产长

企业专家




团宿迁医院




15


桓雪莱


宿迁市钟吾医院


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


企业专家


16


陈毓雯


宿迁市中医院


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


企业专家

(四)其他

在执行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微调,但思想政治课、专业(群)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技能实训课程设置严格按照指导性方案执行。

附件1: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助产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2022)

附件2:五年制高等职业助产专业任选课程开设安排表(2022)






附件1


附件1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助产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2022级)

类别

属性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及学分

每周教学时数安排

考核方式

学时

理论

实践

学分

考试

考查

16+2

17+1

17+1

17+1

17+1

17+1

17+1

18

18

16+2







公共

基础课程






必修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6

28

8

2

2










1


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36

28

8

2


2









2


3

哲学与人生

36

28

8

2



2








3


4

职业道德与法治

36

32

4

2




2







4


5

思想道德与法治

48

40

8

3





3






5


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2

28

4

2






2





6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48

40

8

3







3




7


8

形势与政策

24

24

0

1





8

8

8





5-7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讲座)

24

24

0

1





8

8

8





5-7

10

语文

288

240

48

18

4

4

2

2

4

2





1-6


11

数学

256

214

42

16

4

4

4

2

2






1-4

5

12

基础英语

180

148

32

12

4

4

2

2







1-4


13

医学英语

76

66

10

4



2

2








3-4

14

信息技术(护理信息技术)

96

52

44

6

2

2


2








1-24

15

医学文献检索

32

12

20

2



2









3

16

体育与健康

288

32

256

16

2

2

2

2

2

2

2



2


1-710

17

历史

70

54

16

4


2

2








2-3


限选课程

18

化学

36

24

12

2

2










1


19

生物学基础

32

26

6

2

2











1

任选课程

20

(自主开设)

212

100

112

13


1

4



2




6


2-3610

公共基础课程小计

1886

1240

646

113

22

21

22

14

11

8

5



8












专业课程


专业()

平台课程



必修课程

1

人体结构

64

42

22

4

4










1


2

人体功能

72

54

18

4


4









2


3

病原生物与免疫

72

56

16

4



4








3


4

遗传学基础

16

12

4

1




1







4


5

用药护理

64

54

10

4




4








4

6

人体病理基础

62

42

20

4




4







4


7

助产伦理与法律法规

16

12

4

1





1







5



专业核心

课程



必修课程

8

基础护理技术

160

80

80

10




6

4






4-5


9

健康评估

64

34

30

4





4






5


10

内科护理(包括传染病护理)

180

120

60

11






6

5




6-7


11

外科护理

160

110

50

10






4

6




6-7


12

助产技术

96

60

36

6







6




7


13

妇科护理

48

36

12

3






3





6


14

儿科护理

80

60

20

5






5





6


15

妇女保健与优生优育

34

26

8

2



2








3


技能实训

课程


必修课程

16

基础护理技能实训

30

0

30

2




1








4

17

内科护理技能实训

30

0

30

2





1







5

18

外科护理技能实训

30

0

30

2






1






6

19

助产技术技能实训

30

0

30

2







1





7


专业拓展

课程


限选课程

20

助产入门

32

16

16

2

2











1

21

母婴营养

36

26

10

2


2










2

22

社区预防与保健

34

16

18

2







2





7

23

中医护理

34

16

18

2





2







5

24

心理与精神护理

34

16

18

2





2







5

25

急危重症护理

48

24

24

3







3





7

任选课程

26

(自主开设)

326

168

158

20





4

3

3



10


5-710

专业课程小计

1852

1080

772

114

6

6

6

15

17

21

25



10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1

军事理论与训练

30


30

1

1











1

2

专业认识与入学教育

30


30

1

1











1

3

劳动实践

30


30

1


1










2

4

社会实践

30


30

1



1









3

5

毕业设计(论文)

60


60

2










2


10

6

岗位实习

1080


1080

36








18

18



8-9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小计

1260

0

1260

42

2

1

1

1

1

1

1

18

18

2



合计

4998

2320

2678

269

28

27

28

29

28

29

30



22



1.公共及专业任选课程为生物化学、健康教育、劳动教育、创业与就业教育、健美操、文学鉴赏、助产入门、母婴营养、社区预防与保健、中医护理、心理与精神护理、急危重症护理、产后康复、母乳喂养、人际沟通、护理礼仪、护理专业实务、专业实践能、护理管理与科研、老年护理、护理综合技能实训、糖尿病护理、健康宣教、母婴护理、老年照护、幼儿照护、美学基础、卫生法规、社区护理、伤口造口护理、导管护理、血液净化护理、 中医养生、医学美容及皮肤护理、康复护理等。

2.思想政治课程《形势与政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业拓展课程  《产后康复》《母乳喂养》以专家讲座的形式开设,安排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

3.任选课程包括文化课任选和专业课任选课程总计16门课程538学时。







附件2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助产专业任选课程开设安排表(2022级)

任选课程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开设学期

周学时

学分

选课方式


1

生物化学/物理

3

2

2




专业()混班选修课

2

健康教育/健康宣教

5

2

2

3

劳动教育/大学生校园安全教育技能

4

1

1

4

创业与就业指导/求职面试技巧

10

2

2

5

艺术(音乐、美术)

6

2

2

6

健美操/八段锦

10

2

2

7

文学鉴赏/美学基础

10

2

2

小计


13






专业拓展课程

任选课程

1

产后康复/伤口造口护理

6-7

1

1





专业()混班选修课

2

母乳喂养/幼儿照护

6-7

1

1

3

人际沟通/多元文化与护理

5

2

2

4

护理礼仪/职业防护

10

2

2

5

专业实务/护理实务

10

4

4

6

专业实践/护理实践

10

4

4

7

护理管理与科研/社区护理

5

2

2

8

老年护理/老年照护

6

2

2

9

护理综合技能实训/实用临床护理三基

7

2

2

小计


20



说明:《产后康复》16学时,《母乳喂养》16学时,均以专家讲座的形式开设,安排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